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本报特稿:水利2017 攻坚奏凯歌 阔步新时代
——写在2018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召开之际

2018-01-02
  □本报记者 周妍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治水兴邦步履铿锵,兴水惠民再谱新章。

  2017年,是号水脉、定水策的一年。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水利工作目标任务,到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实行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同等补偿标准,从十九大报告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到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实施湖长制,水利发展的宏图蓝本愈加细致入微。

  2017年,是克时艰、攻难关的一年。五大江河发生10次编号洪水,洞庭湖水系洪水历史罕见,南北方旱涝交替,4个台风34小时内相继生成,“纳沙”“海棠”24小时内连续登陆同一地点,汉江秋汛之猛多年少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超前部署,统筹组织,科学调度,灾害损失最大幅度减轻,因灾死亡失踪人数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防汛抗旱防台风这场硬仗取得全面胜利。

  2017年,是促改革、求突破的一年。提前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年度任务,全国90多万名河长尽职履责、省市县乡级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印发实施,重大水利工程陆续进入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发挥工程效益的新阶段,水资源税改革试点首次扩围,首批46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完成,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持续稳中向好。

  2017年,是见实效、利长远的一年。水利投资已成为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大幅度提高,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扎实推进,一批水利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坚决贯彻,“两个责任”有效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水利系统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水利行业形象愈加深入人心,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这是旱涝交替、台风频发的一年,也是防汛减灾成效最为突出的一年;这是水利改革进入深水区艰难推进的一年,也是治水体制机制取得巨大突破的一年;这是水利建设投资力度最大、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也是水利建设成就十分辉煌的一年;这是举旗定向的一年,也是坚定信念阔步走进新时代的一年。

  顶层设计 擘画治水蓝图

  2017年是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治水兴水管水高潮迭起。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指出了健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思路;“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和水治理制度体系,着力补上水利建设短板。”李克强总理对水利建设寄予殷切期望。

  回望2017年,几个关键节点振奋人心,顶层设计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坐标和导航,成为鲜明的水利记忆。

  2月5日,进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

  “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做出庄严承诺。

  4月14日,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从法律制度上解决了存在多年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同地不同价”的问题。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11月20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实施湖长制,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这一年,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带动水利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明确通过5年时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5以上。水利部等六部委对省级“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进一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针对沿海地区防潮减灾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全国海堤建设方案》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全国海堤长度达到1.5万公里,已建海堤达标率提高到57.1%。《2017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让大清河洪水调度从此有规可依,为起步区安全度汛提供重要保障。

  在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史中,顶层设计的逻辑和试点探索的逻辑一直并行不悖,因为基层的经验,总能体现最鲜活的改革实际。河长制的经验带来了成功的范本,全面推行河长制从地方走向全国。水利部、环保部出台贯彻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意见》实施方案,联合提出制度清单,明确全面建立河长制“四个到位”总体要求,制定“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指南,让这一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得以有效落地。

  2017年12月1日,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宁夏、陕西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试点水资源税改革,用税收杠杆抑制不合理用水行为,这是继2016年7月1日我国在河北率先试点水资源税后,改革试点首次扩围。

  这一年,《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2016—203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小型水库建设2017年度实施方案》《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重点水利专项规划的加快推进,使制约水利发展的“水瓶颈”得以缓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支撑”不断夯实,顶层设计创造了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顶层设计的“龙头”引领下,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再创新高。2017年共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000多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558.55亿元,较上年增长10.1%。各地形成了以公共财政为主、金融支持为辅的多元化水利投入格局。

  河湖长制 破解治水难题

  河长制湖长制成为2017年各级政府发力、百姓关注、媒体热议的“高频词”。

  水利部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牵头部门,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深化水利改革的首要任务,举全行业之力狠抓贯彻落实。

  “要咬定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这一目标,抓住党政领导负责制这个关键,突出以问题为导向这个根本,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抓实做好。”水利部部长陈雷简明扼要强调湖长制工作重点。

  这一年,水利部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十部委视频会议,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领导牵头、司局包省、流域机构包片的督导检查机制形成,月推进视频会工作机制得以固化,实行评估制度和进展情况旬报制度,指导督促各地加快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

  《关于加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制度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出台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验收等六项制度。水利部按照中央六大任务,在各地推行“一河一策”,并加强相关培训交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截至目前,中央明确要求建立的六项制度,各省份省级层面的制度全部出台。我国31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出台。

  全国23个省份正在开展全面建立河长制自我评估和全面核查等各环节工作,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出到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全面建立河长制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一年来,各地积极行动,将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深入协调部署、巡河调研、督办整改、现场办公,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一年来,全国已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达31万名,其中,省级河长331人,53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各地还因地制宜设立村级河长近61万名。同时强化制度和组织体系建设,县级及以上河长制办公室全部设立。

  在部署督办的基础上,围绕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多种管河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为18名市级河长一对一配备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或河长所在单位的副职领导担任“河道主官”,河长助手成为沟通河长的联络员、发现问题的巡查员、调查问题的研究员、交办问题的传令员、解决问题的督导员。

  河长+警长+督察长“三长治河”管理机制,县级河长+联络员、乡级河长+巡查员、村级河长+保洁员组织体系,河湖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不少地方把河长制延伸到村组,抓紧落实。

  一年来,各流域机构主动加强与地方的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长制任务落实。各地在工作配合方面频频“出招”:签订跨界河流联合共治协议,成立多部门组成的河长制作战指挥部,建立了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河湖管护合力。

  云南省昆明市试行上游不达标补偿下游,末端断面不达标向市财政缴纳补偿金,倒逼河长制工作落实。短短四五个月内,滇池流域3条试点河道需缴纳生态补偿金达526万余元。

  一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河长制立法,建立河长巡查制度,出台问题清单制度,加强对河长履职情况的考核问责,设立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河长表彰事项等。

  一年来,各地“开门治水”,“乡贤河长”“河小青”“河小禹”“企业河长”等民间河长不断涌现,河长制有了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这一年,各地将全面推行河长制相关工作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通过研究开发集PC端、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河长智慧管水。

  全面推行河长制,不仅做到“见河长”,让老百姓知道河长、看见河长,并逐步“见行动”“见成效”,通过实施河长制着力改善河湖面貌,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成效逐步显现。贵州省开展涉及千河万人的“百千万”清河行动,并且把清河行动的结果纳入河长制考核评估。江西省排查出损害河湖健康问题919个,已经整改销号754个,不少河流生态逐步恢复。

  作为河长制的及时必要补充,湖长制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我们坚信,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国治水工作终将走上常态化、综合化、多元化、法制化的道路。

  踏石留印 改革攻坚到底

  改革改在问题根子上,难题少了带来获得感。改革改在百姓心坎上,保障好了夯实获得感。

  “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口号在2017年回响在浙江全省。浙江水利系统全力推进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跑、中介跑、数据跑”代替“群众跑”,打造了一条水利投资项目审批的“高速通道”。

  一个个实践探索,成为推动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孵化器。2017年12月,“水利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上线运行,水利部本级和7个流域机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和监管。水利部水行政审批事项从22项进一步减少到17项,并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出了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水权制度改革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破解水资源瓶颈问题的重大举措。2017年11月24日,宁夏成为7个省(自治区)试点中首个通过验收的全国水权试点,随后江西、河南、广东、甘肃等试点省份相继通过验收。放眼全国,宁夏、江西、广东、山东以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形式明确了水权确权和交易的有关要求。内蒙古、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宜都等地出台了闲置取用水指标处置、水量交易价格确定、水权收储转让、交易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制度办法。

  中国水权交易所作为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2017年交易水量10.97亿立方米、交易金额达到6.88亿元。

  河北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一年多来,初步形成了以“水利核准、纳税申报、地税征收、联合监管、信息共享”为主要特色的“税收共治”水资源税征管新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将在9个新纳入试点的省区市中得到拓展延伸。

  作为农田水利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从试点走向全面推进,水利部将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2017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覆盖883个县,涉及农田灌溉面积4155万亩。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效果初显,根据吉林、重庆、浙江等14个省的统计,亩均用水量改革前为578立方米,改革后为439立方米。工程良性运行得到保障,实际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的县或灌区达374个。

  回望2017年,全国100个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各地普遍推行“两证一书”制度,浙江德清县、四川广汉市等地探索建立了抵押借贷融资、工程产权交易转让、股权量化等产权机制,河南、福建等地探索引入商业保险完善农田水利管护机制。

  农村水利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2017年加快破题。云南、安徽、山东、甘肃、新疆等地持续加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金融支持、水价改革、税收优惠等对农村水利的支持力度,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管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资金,分别约占总投资的13%和30%。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也进一步推进村民自建等建管机制创新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近70亿元。

  重庆市荣昌区通过招投标,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物业化管护新模式,配置“专职保姆”。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1456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中,1350万处明晰了工程产权,1120万处明确了管护主体,912万处工程明确了工程管理模式。

  这一年,全国2.9万多个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能力增强,95%的人员“吃上财政饭”,消除后顾之忧。各地积极开展国家级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示范创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已达到8.34万个,管理灌溉面积约3亿亩。

  在深化水利改革进程中,离不开法治和科技的护航,从而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解决地下水管理中存在的超采和污染两大突出问题为重点,《地下水管理条例》已于2017年11月30日报送国务院,2018年有望落地指导实践。

  随着科技兴水战略深入实施,《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到2020年,水利科技创新水平将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将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水利改革以其踏石留印的攻坚力度,在体制机制深层次上不断推进,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破除障碍。

  以人为本 减灾保安惠民

  从南到北,36次强降雨过程轮番侵袭,五大江河发生10次编号洪水,全国47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4个台风34小时内相继生成,“纳沙”“海棠”24小时内连续登陆同一地点,华西地区秋季遭遇6次强降雨“车轮战”……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场惊心动魄的洪水考验不期而至。

  在新情况新挑战之下,防汛抗洪防台成效来之不易,一份可圈可点的抗洪“答卷”精彩呈现:大江大河干堤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江河湖库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倒塌房屋、死亡人口分别较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减少51%、60%、86%、77%,因灾死亡失踪人数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面临空前考验的防汛抗洪形势,中央领导时刻深切牵挂百姓安危。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年,上下齐心,责任落实不打折扣。国家防总、水利部通报防汛责任人名单,加强指导培训;深入检查备汛情况,“一省一单”提出整改意见;提前批复水库联合调度方案,预泄腾空防洪库容;补充物资设备,开展应急演练。七大流域防总守土有责,各省、市、县各级防指责任层层传导,筑牢防汛抗洪的“责任大堤”。

  未进汛期,国家防总指挥中心就已切换到“24小时”模式,国家防总、水利部负责人坐镇指挥,与相关领导专家共同会商研判,一双双眼睛紧盯风云变幻,一条条信息洞悉水情雨情,一个个指令指挥防洪调度。

  “对各种风险和考验要有足够清醒的估计和预判,对各项防范工作要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督促、再落实。”“今年各级政府进行大范围换届,不少责任人刚刚走上防汛抗旱工作岗位,抗洪抢险救灾经验不足。”水利部主要负责人再三叮嘱防汛抗洪工作关键。

  洪水是一场大考,考验防汛抗洪的综合实力。如今,“硬牌”在握,科学调度有底气。2017年6月下旬,长达11天的强降雨倾泻三湘大地,洪水强度远超1998年。7月1日开始,按照国家防总部署,长江防总34小时内对三峡水库连发5道调度令,将出库流量减至历史罕见,同时联合调度上中游水库群拦洪蓄洪、削峰错峰,缩短洞庭湖水位超保时间6天左右,大大减轻了洞庭湖、湘江乃至湖南全省的防汛压力。

  抗洪硬较量折射软实力。异地会商、水文测报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成为科学防洪的“最强大脑”。2017年,在10次编号洪水中,水文测报提早3~5天发布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全线超警的预报,精确预报黄河中游洪峰流量达6000立方米每秒,关键期预报合格率达90%以上。正是一次次及时准确的预报,让防洪决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17年秋,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然而华西秋雨频发重发,江河秋汛之猛多年少有。国家防总、流域防总精细调度长江三峡、丹江口等重要水库,优化防洪及蓄水方案,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加强水雨工情监测和巡查防守,最终实现了防洪蓄水供水生态安全多方共赢,三峡水库连续第8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蓄水位首次达167米。

  从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苗柏”到最强台风“天鸽”“帕卡”“玛娃”的接力而来,再到秋台风“卡努”的来势汹汹,注定成为2017年广东人民不可磨灭的记忆。

  广东省党政主要领导在台风登陆前分赴一线检查指导,3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值守机制确保科学指挥、精准防御,各地注重查缺补漏,修复受损设施,落实防风“五个百分百”,一项项切实举措成为广东跑赢台风洪水的制胜法宝。

  24小时内迎战两个台风同一地点登陆的福建,以“沿海重点防风,城区重点防涝,山区重点防洪”精准施策,并完善省市县镇防汛双向连通机制,使每位群众第一时间获取预报预警信息。

  这一年,各级水利部门不断完善基层应急预案,通过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累计发布预警5.3万多次,向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2300万余条,启动预警广播14.2万余次,为受威胁群众及时转移争取了主动,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以人为本,减灾保安惠民还体现在抗御城乡干旱缺水的实践中。国家防总、水利部为缓解胶东半岛干旱缺水,协助山东省累计引调黄河和长江水8亿立方米;针对宁夏隆德县严重干旱的紧张局面,协调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50天建成抗旱应急供水工程,有效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用水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水旱灾害重发频发的这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第二高位,农田水利还欠账、补短板,不断筑牢粮食生产根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水利支撑。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全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65万亩,提前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目标任务。

  中央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模式,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持续安排资金,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农田灌溉难题。截至2017年11月底,小型农田水利中央投资完成率达到86%,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为应对水旱灾害、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全国水利系统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在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作为重中之重。

  这一年,1000余公里主要支流、7200公里中小河流得以治理,320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长江中下游的9个重点涝区22个易涝片实施排涝能力建设,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

  这一年,37亿元中央投资总额中96%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国5000多万受益人口中包含48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4%以上和79%以上。

  这一年,稳步推进全国22个省2300多座电站的增效扩容改造,积极推动建成26座小水电扶贫工程,惠及2万建档立卡贫困农户。

  这一年,全国832个贫困县水利投资达到1100亿元,已开工的12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中,涉及贫困地区的有67项。

  水利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遵循,对口帮扶的重庆武隆县2017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革命老区贫困县中,7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

  在西藏,进入“十三五”以来,4.9万人饮水安全得以解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77.5万亩;在青海玉树、果洛等地,留得住、用得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充分认可;在香港,回归20年间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超过140亿立方米,为香港繁荣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海峡两岸,金门供水工程大陆段主体工程已经建成,两岸共饮一江水的愿景将在2018年实现。

  一次次攻坚克难,一幕幕鲜活实践,一张张开心笑脸,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制约,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铸造重器 夯实治水根基

  作为造福民生的主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兴国安邦的“重器”,一批全局性、战略性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在2017年从蓝图变为现实,逐步构建起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2017年8月4日,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这是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10月19日、12月24日,河南河口村水库、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三项工程的相继验收标志着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陆续进入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发挥工程效益的新阶段。

  12月7日,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至此,在各地快马加鞭建设提速之下,年度新开工16项重大水利工程,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目标任务。

  伴随着卫运河治理等工程基本完工,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新疆卡拉贝利水利枢纽下闸蓄水,河北引黄入冀补淀具备通水条件,福建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具备向厦门市应急供水条件,贵州夹岩水利枢纽等工程截流,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左岸厂坝开挖基本完成、主体工程混凝土浇筑进入高峰期。截至2017年年底,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122项,在建规模超过9000亿元。

  这一年,金融机构对水利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12个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中,5个项目已经成功落地实施,共吸引社会资本37.61亿元。

  提速度,更要保质量。2017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监督力度更大,水利部对云南滇中引水等3项流域控制性工程和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派驻现场质量监督站,对其他重大项目进行质量监督巡查,2017年已巡查11项重大水利工程。

  这一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检查网络更密,实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常性自查、流域机构全面检查、水利部重点抽查的三级监督检查机制,各流域机构对本流域内的重大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水利部对重点地区和项目进行抽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更严,确保在建重大工程安全度汛。

  水利工程不仅是兴利除害的基础设施,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基石。2017年,生态文明理念更多融入水利工程建设,“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持续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2017年9月,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初步设计获批。此前,安徽引江济淮工程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西移航道、填筑隔堤、增加绿植,并增设5处过鱼设施,使鱼类洄游畅通。

  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不仅为“桂中旱片”带来灌溉之利,还有效解决了珠三角“咸潮”问题。

  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2017年,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处处展现着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贵州马岭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26.65亿元,现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的顺利实施得益于成功引进社会资本,以总额4.28亿元入股参与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弥补工程建设资金缺口。

  2017年12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重大水利工程操作指南》的印发,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质量和效果。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水利投资已成为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7%,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实实在在的数据充分说明,一批批重点水利工程的上马、推进、建成或验收,在造福民生的同时,为我国经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积极贡献。

  绿色发展 建设水美中国

  江苏省徐州市以编织水网、全面控源、扩面截污、治理黑臭水体的水生态治理行动,实现了水系贯通、活水畅流、源头净化、清水进城,让这座古韵新城以水为基,经济发展成功转型跨越。

  在江苏全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年10月正式拉开帷幕。2020年、2030年,全省将分步实施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八项重点任务,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江苏样板。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作为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当属重中之重。

  2017年,济南、无锡、湖州、徐州等首批46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完成,28个通过验收,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实施“源头治理、过程阻断、末端调控”的全链条治理,试点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64.2%上升到82.1%,生活污水处理率从81.5%上升到93.5%,工业废污水排放达标率从94.1%上升到99.0%。第一批试点城市新增、恢复水域或湿地面积达1436.7平方公里,大大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民生福祉,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少地区提出了“以水定城”的战略目标。

  2017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加强首都水资源保障、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攻坚水污染防治、建立健全综合防灾体系等内容进行部署要求,为首都进一步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画出了法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水资源总量难以增加,只能改变现有的利用格局。2017年,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增加“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指标,水资源管控实现全领域覆盖。31个省区市全部制定了落实方案,28个省区市将双控指标逐级分解到县。

  落实节水优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为未来五年计划举棋落子,并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水利部对节水潜力大、使用面积广的用水产品实行水效标识制度,联合有关部委开展了灌区和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遴选,公布水效领跑者名单。

  一座投资315万元的医院污水处理回用站在用水户没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以合同节水的模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合同节水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试水”一个月效果初现。2017年,各省区市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培育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长江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实施坡耕地改造380万亩,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439条,全国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6万平方公里。89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和127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4个中小学教育基地的相继建成,吸引了超过25万人参与到国情水情的教育中来,全社会节水护水爱水意识明显加强。

  这一年,黄河干流实现连续18年不断流,黑河尾闾东居延海连续13年不干涸,在保障流域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上,实现了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

  这一年,1个部中心、7个流域中心、31个省中心、292个流域分中心及地市级中心共同构建起覆盖全国主要江河湖库和重点地区地下水的水质监测体系,为水功能区、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监测、地下水水质动态把控等贡献了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全国水利系统合力推促人水和谐共生,一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以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滋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生不息。

  从严治党 筑牢政治堡垒

  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无疑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为全党提供了科学理论武装,为党的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这一年,党中央继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更上层楼。从提高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到《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夯实党执政治国的组织制度基础,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到加强和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的每一项部署,每一次动员,水利部党组都第一时间传达贯彻,迅速在水利系统掀起学习热潮,推动落实。

  初冬时节,红潮动涌。在度过了令人振奋的“十九大时光”后,水利部召开干部大会、部党组中心组举办扩大学习班深学笃用,一次次集中培训、主题联学,一场场巡回宣讲、专题研讨,全国水利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开启了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的崭新篇章,用“红色引擎”凝聚起强大动能,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稳步前行。

  回首这一年,水利部党组聚焦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分层级推动责任落实。部党组书记带头为党员干部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专题党课,牢牢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牛鼻子”,把管党治党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水利部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制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印发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提出8个方面47项具体任务措施,着力完善党组抓、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保障,水利部党内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向着全覆盖、无死角迈进。

  利剑高悬、愈显锋芒,巡视监督的震慑效应不断放大——

  水利部党组2017年部署开展了第七、八、九轮巡视工作,坚决兑现庄严政治承诺,完成十九大前巡视全覆盖任务。巡视成为发现问题的“尖兵”、纪律审查的“前哨”。

  瞪大眼睛、伸长耳朵,派驻监督的“探头”作用充分发挥——

  水利部党组开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七大流域机构巡视巡察工作联动机制,部直属单位进一步健全纪检监察组织机构,构建同频共振新格局。

  驻部纪检组坚持每两个月召开流域机构纪检组长座谈会,定期传达精神,研究解决问题,“零距离”指导业务工作,“面对面”传导责任压力。2017年以来,驻部纪检组通过约谈、任前谈话、述责述廉、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履责提醒,对水利部新提拔重用的160名局处级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助其廉洁起跑。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两个责任”有效落实,制度笼子越扎越紧。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在水利系统的纵深推进,水利系统政治生态呈现风清气正,水利行业的形象越来越好,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被充分激发,水利改革发展有了更加坚固的核心和力量。

  在奋进中盘点收获不仅让人欣喜,更激发勇气和信心。水利综合执法稳步推进,水利双边合作深入开展,先进水利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水利信息化水平与日俱增,我国推荐的3处工程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7年水利硕果不断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着有力的基础支撑。

  攻坚奏凯歌,阔步新时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让我们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新局面,让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秀美、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安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月2日

周妍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水利2017:攻坚奏凯歌 阔步新时代
“2018(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征稿启事
水利报社党委中心组举办扩大学习班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代表话水】雨情就是命令 精神薪火相传
水利部召开2017年水利援疆工作会议
河长制各项工作全面提速
水利部召开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水利专题教材制播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新年寄语首页大图(带回) 拷贝.jpg
TOP10.首页大图.jpg
年度特稿首页大图.jpg
影像志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