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7年,按照厅党组的安排部署,在各处室、各单位和各市县水利(水务)局同志们的共同辛苦努力下,渭河综合治理、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水利科技、水利扶贫和涉水环保等方面工作始终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一) 渭河成为“最美家乡河”。渭河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理念成为沿渭各地生态区建设的基本遵循。全年整治滩面5.56万亩,建成水面景观1.08万亩。许多水面工程、湿地公园相继竣工。站在渭河大堤上,放眼眺望,仿佛置身江南水乡。但见渭水清清碧若天,河水蓝蓝美无瑕。一群天鹅在清澈的水面嬉戏打闹,不时溅起欢快的水花;两岸堤顶道路上,行人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渭河已经成为我省最大的生态公园,成为沿岸群众健身娱乐运动的场所,成为名副其实的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致富河,成为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水利部首次“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中,渭河被评为“最美家乡河”,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度、美誉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二) 水资源管控能力不断提升。水资源禀赋是我们水利工作者的资本,管控水资源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三条红线”管控,是国家对水利行业的考核重点。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在各行各业节水单元创建方面有声有色,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全面开展,社会化节水工作迈出可喜步伐。实现了节水载体多样化和社会节水行业全覆盖。水权改革、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等工作有序推进。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一期项目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年度压采任务全面完成,水生态脆弱区环境得到改善,渭河宝鸡段实现了连续两年有水日夜流,红碱淖湿地保护连续两年实现“跨省补水”。
(三) 农田水利发挥了“命脉”作用。农田水利工作涉及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基建、小水产权改革和灌区建设等多个方面,量大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经过大家辛苦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去年夏天,我省各地遭遇“百日连旱”,高温持续,旱魔肆虐。面对旱情,全省在20个10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开展了2017年“秦龙杯”夏灌追赶超越劳动竞赛活动,各地积极参与,全面动员,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全力进行抗旱灌溉。全省秋粮之所以取得收成稳定,灌区之所以社会稳定,群众之所以思想稳定,农田水利发挥了“命脉”作用。据统计,全省全年灌溉农田2681万亩次,其中13个大型灌区超引水量5亿立方米,这是水利行业近10年来少有的业绩。
(四) 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各级水利部门始终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关键性措施来抓。在实施小农水项目县过程中,落实责任,强化督导检查,突出地方特点,全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5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速度走在全国前列。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5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70万亩,年均节水近10亿立方米,农业综合节水效果十分显著。正所谓,设施农业遍地有,高效节水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主要的一项指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一项重要标志性工程就是高效节水灌溉。
(五) 水利科技成果不断创新记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进步的灵魂,科技要发展,创新是关键。2017年全省共启动省级水利科技项目42项,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项目征集、评审和储备工作。向省质监局申报标准化制订项目4项、向省科技厅申报奖项3项。杨凌农高会上全面展示了我省当前比较前沿的水利科技成果,成为聚焦人们眼光的亮点,参观人数突破20万人,连续七年荣获杨凌农高会优秀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
(六) 水利精准扶贫完成年度目标。各级水利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水利扶贫工作,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就业等六大行动,水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完成年度目标。
(七) 涉水环保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紧跟新时代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各级水利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督促、协调相关单位扎实有效开展涉水环保问题整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完成阶段性任务。
二、存在问题
尽管各项年度工作任务超额完成,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提高、完善的地方。一是渭河综合治理所欠资金量大,新规划的渭河生态区建设资金还没有较好的解决途径,渭河生态区红线划定、滩面治理、详规制定、尾留工程、生态修复,沿渭各地建设进度还存在不平衡现象。二是大型灌区田间工程仍无具体的投资渠道,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有效灌溉面积还在逐年萎缩。三是各类国家项目投资中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国家投资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四是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薄弱,监控能力相对落后。“三条红线”倒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水资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难度较大,水污染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2018年工作意见
一要抓改革求突破。不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治保障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一是继续抓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成试点任务,总结工作经验,适时全面推进。二是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结和验收工作,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落实维修养护经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三是总结水资源初始水权分配试点工作成效,按照水利部要求,明确工作任务,重点推进。
二要抓治理求效果。渭河生态区建设是陕西水利的靓丽名片。一是要统筹实施滩面整治、水面景观、支流堤防、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二是要发挥好将要成立的渭河生态集团公司作用,对渭河采砂进行统一管理,将渭河采砂与河道疏浚有机结合,推行封闭式、标准化、生态型采砂新模式。三是要积极推进渭河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共同探索“渭河试点路径”,协同推进“陕西试点实践”。
三要抓考核严控制。持续推进最严格考核和水资源双控行动。一是启动2017年度对各市政府水资源“三条红线”考核。二是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各级政府节水责任,促进各领域、各行业节约用水,建成18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三是积极推进江河库渠联通联控联调提质升级,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验收,建立市县两级行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强化取水许可精细化管理,加快水资源费税改革,完成2614万立方米地下水压采任务。
四要抓建设求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量于技战略,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重点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二是继续设法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项目建设。三是严格考核,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确保全年55万亩任务的完成。四是强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能力、秦岭北麓水田恢复等高效农业项目建设,扩大建设规模,充分提升水利“命脉”地位。
五要抓科技求创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一是大力实施以农业为重点、以大型重点工程为核心、以节水为关键的科技兴水战略,切实加大水利科技的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二是继续加大标准化和水利科技宣贯力度,做好《陕西省水利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升陕西水利的影响力。三是提前谋划好今年杨凌农高会的水利参展工作,助力陕西水利发展。
六要抓扶贫奔小康。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把水利扶贫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二是要对扶贫县在项目实施上提前,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在技术指导上加强,在检查督促上跟进。三是要进一步抓好联县扶贫工作,各单位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定点扶贫的淳化县,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走出一条水利扶贫攻坚的新路子。
七要抓环保促和谐。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红线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是严格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电站和水库建设,保障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的合理水位。二是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区取用水、采砂、水力发电等涉水环保问题排查整改,研究制定自然保护区内水电站差别化退出机制。三是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中水利部门承担的入河排污口和水产养殖业普查工作。四是以河长制为契机,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努力促进水功能区水质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