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刘茂林
“今年,老彭又承包了1300亩农田!”朋友告诉记者,这老彭真不要命了,种几百亩地忙得他连轴转,人都瘦几圈,现在增加一千多亩地,即使他不睡不喝,恐怕也忙不过来,这样会把老本都赔上!
朋友口中的老彭,就是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宋溪村民彭喜均,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地道农民,对土地有难以割舍的情愫。5年前,彭喜均发现身边的农田已大变样了,能排能灌,水流长年不断,于是说服家人,承包了300多亩农田,专门种植有机水稻。
“以前,虽说能排能灌,但农田高低落差大,道路狭窄,只适合小型机械或人工作业,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彭喜均坦言,尤其到了“双抢”季节,机械难进,人工难请,耽误二晚栽插,经济损失大。
可如今怎么样?记者近日来到彭喜均的基地,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金黄一片,微风吹来,稻香扑鼻,沁人心脾。一块块“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把基地打扮的漂漂亮亮,一幅多彩田园风光画卷跃然纸上。眼前这一景象,基地粮食生产大丰收无疑已成定局!
彭喜均说,今年,他投资添置了一批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如半自动化温控育秧大棚、全自动水稻发芽机、耕田机、插秧机、运秧机、大型收割机、烘干机、植保无人机等,实现育秧、插秧、耕作、防治、收割全过程机械化作业。
聊得起兴的彭喜均搬出无人机进行洒药表演。在他的掌控下,无人机的信号灯由黄变紫,缓缓升起,飞向远处。“人工打药一小时最多打一亩地,无人机一天作业最高达800亩,相当于三四十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把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稻苗背面,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彭喜均介绍,如今,种田比以前还轻松,产量也提高不少。
彭喜均悄悄告诉记者,他已制定一个新五年发展规划,计划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基地规模拓展到5000亩左右,高标准打造一个集健养、娱乐、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彭喜均的“田园梦”,正是青原区新时代农民新追求的具体表现。近年来,青原区投资1415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4.99万亩,共流转土地6.64万亩,拥有注册家庭农场2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各类种植大户328户。当下,现代农业正在青原大地快速崛起!
来源:365足球直播站 2018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