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邮市司徒镇耿庭村,紧张的秋种正在进行。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民王大伯心情非常舒畅:“过去,我们是眼看着要灌水的时候灌不上,心里直发愁。现在不一样了,建设了新的泵站,想要用水水就能来,时间快,每年还少交钱,好得很咧!”
高邮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里下河地区,全市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0%,被称为“水做的城市”。作为2013年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高邮市的百姓真切体会到农业水价改革带来的实效。
明晰初始水权
制定合理水价
水权分配是水价改革第一步。高邮市将水资源作为分配对象,对行政区域内的用水对象进行定量分配,用水对象即获得初始水权。全市农业用水总量指标,结合各地种植和养殖业用水实际状况,科学制定出用水指标分配方案。在水价改革试点项目区内,市水利部门更是以最小单元明晰农业水权:在用水指标上,明确每亩用水定额;在水权分配对象上,项目区内的13个用水户协会均取得农业水权证书,同时还给每位会员发放了灌溉水量分配卡。
项目区内每个用水户协会会员的水量分配卡上,均注明灌溉面积、养殖面积和用水量等数据指标。记者随手翻到甘垛镇三郎庙村的档案,上面明确记载着该村共有用水户337户,灌溉面积2300亩,用水指标为161万立方米。
水权分配完成了,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起分类水价形成机制。为此,高邮市水利部门与扬州大学开展了试点区农业水价测算及水价形成机制研究,对试点区前3年农业用水成本和价格进行调查统计,着重对提水费用、管水工资、工程折旧、维修养护等关系水价的各个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分类测算用水价格,并实行“两部制”水价,即粮食作物执行全成本计量水价,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执行全成本适当盈利计量水价。同时,市物价、水利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下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指导价格的通知》,供改革试点区执行。
“以前水费收取不透明,总让人不放心;现在有了这张水量分配卡,我家4亩地该交多少水费,自己都能算出来。”记者在三垛镇采访途中遇到的一位村民说道。
创新管理模式
发挥用水户协会效能
水价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田间水利工程管护新机制,给广大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用水环境。高邮市水利部门积极引导各地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建立农民自治组织对农田水利设施实行“自我管理”,同时为农户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灌排服务。
2013年以来,高邮市成立了13个规范化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协会全部落实了办公场所,配置了办公设备,制定了协会章程、工作责任、管理制度、服务内容等。目前,各协会已经初步具备民主议事、用水管理、水费计收、工程管护的能力。试点区协会还安装了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
为进一步理清相关职责,支持和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运作,市政府还专门印发了《高邮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细则(试行)》,对由各类主体投资建设的工程产权和管理使用权进行了明确:试点区内村级河道、末级渠道及配套建筑物的所有权明确归各村;工程的管理权、使用权归各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其履行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权利。
三垛镇耿庭村用水户协会会长夏殿怀介绍:“以前一到打水的时候,就会发生打水不及时、个别田块打不足等现象。现在村里有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由协会组织用水管理,协调用水矛盾,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管理维修,老百姓很放心。”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成立和规范运行,为农民参与水价协商与执行、工程建设与管护、民主议事与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推广节水措施
构建“补贴+奖励”机制
为增强社会各界的节约用水意识,高邮市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在试点乡镇发放《致农民用水户协会会员的一封信》和《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漫画读本,在试点区竖立宣传标语和公示牌,举办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发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手册》等,引导农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通过新设施、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尤其是在水稻种植方面,高邮市水利部门与农业部门通力合作,编印《水稻节水灌溉生产管理概略图》,发放到试点区的每个农户手中,引导农民实行水稻浅湿调控灌溉,积极推广旱作物节水技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优化整合田块,提高供水效率,尽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水减排目标。与此同时,试点区还通过安装计量设施,进一步增强百姓对农业用水“量”的概念,增强农民的农业生产用水成本意识。
高邮市水改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高邮市出台制定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对项目区种植粮食的农民、协会及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在执行全成本水价过程中,比对改革前的水价,超出的部分给予精准补贴,市财政拨出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补贴。目前,已发放精准补贴2.38万元。
对于没有用完用水量指标的组织或农民,高邮市按照节约的用水量分别给予适当的奖励,为此,市财政专门拨出150万元。今后,该市还将根据全市节水规模,通过增加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同时在财政预算外管理的水利工程水费中提留部分资金,逐步增加节水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