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有章 周全护河——记福建漳州市“生态+”河长制探索与实践
 
<

 

  本报通讯员 窦俊伟 记者 尤珍

  漳州市坐落于福建省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上,省内第二大河流九龙江穿城而过。集“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花果之城”“鱼米之乡”“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名片于一身的漳州,近年来致力于做好“生态+”文章,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施政谋划和治理布局,生态与城建、产业、民生、文化等结合推进,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融合发展,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而努力前行。

  2017年以来,漳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服务保障漳州“生态+”发展模式,建立河长制责任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主官主抓、河长主责,通过开展河道清障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流域综合治理和江河、海漂垃圾集中整治,实现九龙江、漳江、东溪三条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保持在优等,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有效提升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质量。

  工作有章法,落实有力度——坚持“三铁治水”推行“4321”工作法

  

  工作有方法。漳州市坚持“三铁治水”(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纪律),全面推行河长制“4321”工作法。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四大领域工作,按照“截污处理、清淤疏浚、源头活水”三个硬性指标要求,强化“日常监管、重点整治”两项措施,确保2018年实现“国省控交接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年底前消除城市内河黑臭水体、小流域劣Ⅴ类水体和‘牛奶溪’”的目标。

  落实有保障。漳州市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方案、市对县河长制任务清单、流域主要问题清单以及江河、湖库、近岸海域垃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强化定期督导和重点督查,强力推动工作落实。

  执法有铁腕。今年323日,漳州在福建省首创建立市中级法院河长制生态环境审判巡回法庭,通过在市河长办驻点的形式,实现涉水生态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市、县两级检察院全部设立检察院驻河长办联络室,截至目前已联合开展现场督办9次,并对5家违法排污企业依法立案。此外,漳州市以县为单位建立“河道警长制”,已立案查处水环境违法问题10件。通过汇聚执法合力,漳州市已初步形成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河湖管护新常态。

  智慧管河湖,全民共参与——构建“互联网+治水”实现全民监督

  

  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江到小河,漳州市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建立“一河一档”,全市138个河长制办公室挂牌运作,319名河长、1104名工作人员以及1201名河道专管员全部上岗履职,各地“民间河长”、志愿护河队、义务监督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河流管护,加强媒体监督、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广泛参与、问题及时响应的河长制工作格局。

  漳州市建设河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与人工巡河相配合,让“治水”搭上“互联网+”。2017年,平和县山格镇在全市首创“智慧河长”管理模式,实现河道监管全天候、无死角,反馈“零延迟”,实现了镇河长、河道专管员巡河轨迹可查、责任可究,群众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受理交办,河长提交任务第一时间落实承办。 

  “管理平台包含了指挥中心、App、微信公众号等内容,群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手拍’功能,将河道脏乱差情况上传至平台进行投诉。”山格镇党委书记、河长林英强说,“平台接收到群众上传的图片、文字信息后,第一时间通知河道专管员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立即到现场进行处理,无法及时处理的上报河长或上一级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在《回音壁》栏目向群众反馈,实现全民监督。” 

  该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准确、实时了解每个河道实时情况、村落生态保护监控点动态,河道管理员只需手机App,即可实现上传图片、接收指令、反馈情况,提升了管理能力和水平。

  “我们的工作有苦、有酸、有辣,也有甜。”山格镇河道专管大队长黄榕城说,“这里是蜜柚产地,以前老百姓环保意识不强,大家都往河里扔坏柚子,我经常半夜接到举报,穿上制服就往现场跑,管理、清扫起来很苦。乡亲们一开始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我心里酸溜溜的,但是从不后悔;有几次遇到占用河道非法采砂的人,纠集社会闲散青年阻挠执法,感觉很辣;现在随着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河里越来越干净,特别是今年,河里一个坏柚子都没有,家乡变美了,大家认可了,心里这个甜啊!” 

  治出“生态佳”,深化“生态+”——实施治理工程 挖掘历史文化

  

  去年以来,漳州市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全市“生态+”发展战略,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漳州市“生态+”的先行示范工程,正在建设的“五湖四海”项目亮点频现。如今,九十九湾水清河畅,天鹅游弋。

  龙文区九十九湾连接九龙江北溪、西溪,全长50.5公里,其中主港道14.45公里。整治前,内河水质“黑、臭”,港湾壅,泥淖积,鸥鹭渐远,鱼虾绝迹。

  近年来,龙文区深入落实河长制,重点实施“清淤护岸、河道拓通、道路提升、景观改造、内河引水、污染源治理”等六大治理工程,累计整治河道47.25公里,清淤186万立方米,实施20个村庄污水截污工程。

  通过引湖拓河、拆违植绿、建廊插花,呈现河上有“湖”、四季花开的滨水景观。同时,充分挖掘整合沿岸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现代产业要素,凸显“闽南风、漳州味”。据介绍,目前“闽南水乡”示范段(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

  短短200天,南湖从黑臭水体华丽变身亲水公园,18只天鹅在南湖湿地安家落户乐享生活。一年前,南湖还只是南山寺的放生池和周围老百姓的鱼塘,垃圾遍地,湖水黑臭。漳州高新区致力于清淤疏浚,截污处理,河湖连通,生态修复,对不符合产业规划、有污染的企业进行拆除或转移,构建山江湖寺桥路相融合的休闲空间和水生态环境。

  清理南山湖、蜈蚣港道淤泥25万立方米,先后拆除周边简易搭盖、老旧搭盖和违章占用河道搭盖2万多平方米,形成连贯循环的350亩湖面水域,在上游的新春村和新塘村建设两座污水处理站,对6个村庄1万余人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处理。

  通过治水,南湖以水为脉,以绿为媒,将生态效益变成市民福利。同时助力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延展“生态+”效益,甲骨文双创基地、物联网示范园等高新科技项目纷纷入驻,突出文化、商业、居住、旅游等业态植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九龙江水一龙管,生态兴业更宜居。从河长制到河长治,从“生态佳”到“生态+”,漳州将继续推进河长制,为“生态+”发展模式护航,致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目标不懈努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6月28日

窦俊伟 尤珍
责任编辑:段玲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